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专家简介
时值夏月酷暑,人们往往会感觉出汗不畅、全身黏腻、口渴心烦、胸闷、恶心欲吐、夜间失眠、容易疲劳等。在中医上,我们称之为暑湿邪所扰。那究竟何为“暑湿”,暑湿之症主要表现为哪些?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该如何来防治?
暑湿季节为什么会出现不适之症?长此以往会引起哪些疾病?
中医认为自然界春、夏、秋、冬气候中,夏秋之交(夏至至处暑节气)为长夏。长夏当令,易于暑邪夹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暑湿”。祖国传统医学讲究“天人相应”,随着一年四季节气的变化,人体脏腑阴阳也经历着盛衰强弱转换之变化。暑湿季节,湿气当令,与人体脏腑脾胃之气相应,“外湿与内湿相合”,尤其对素体脾虚、脾胃运化功能较弱、湿气偏重的人,在这个季节,消化道不适的症状如厌食、泛恶、脘痞、腹泻等很容易发生。
人们常说的,一到(长)夏季就往往困重、乏力,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首先,暑邪本身较为炎热,易耗气伤津,而此时兼有湿邪,抑遏阳气。人体的气津受损、阳气闭遏收抑,人自然就会感到困重乏力;再则,夏季昼长夜短,人体睡眠时间相应减少,加上现代人工作压力大,过于劳累、熬夜、休息不好等,均易使困乏感更甚。
暑湿之症初起头痛、身重、口渴、乏力、食欲下降。长此以往,不仅工作效率明显降低,自身抵御外邪的能力也因气津受损、元气亏耗而随之下降,易受外邪内湿困扰,很易发生暑湿感冒、暑热泄泻、消化不良等诸多病症,且到了秋冬之季,也易受外邪侵袭肺卫,导致感冒反复发生。
针对暑湿感冒、暑热泄泻以及夏季高发的湿疹,老百姓该如何防治?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药材食材的选用都是经过数千年的积累,民间老百姓探寻发明了不少简易除湿的方法,如常为大家选用的薏苡仁,就是较好的药食同源食品,可再添加一些如扁豆(花)、芡实、山药、绿豆等,夏季长服,对暑湿的防治有效果,可根据自身情况每天食用50-克。
除此之外,对于暑湿感冒:可再加些藿香、佩兰、荆芥、苍术、香薷等药材,芳香解表,宣化湿邪。兼有暑热的,可加金银花、冬瓜皮等煎煮茶饮。对于暑湿泄泻:可再加用茯苓、车前子等,渗利水湿,分清泌浊。
民间常用的自制酒饮杨梅酒对暑湿泻痢、养生健体也有较好的效果;湿热较重的,可加用一些苦寒之品如*连、厚朴,煎煮饮用以通利三焦、止泻和中。大家耳熟能详的葛根*芩*连汤也是治疗湿热泄泻的常用方剂。对于湿疹:关键在于化湿解毒,可加用金银花、野菊、蒲公英等。
湿疹外治选用那些药材泡洗较好?
针对皮肤的湿疹、湿疮,中医里常用熏洗作为外治的方式,熏洗剂主要选用金银花、苦参、白鲜皮、芙蓉叶、蚤休、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的药材,煮后可全身熏洗或擦洗。对于皮肤疮面较为严重者,古法常用新鲜的药材捣烂(如:芙蓉叶、蒲公英),取汁外用,疗效显著。
但需要注意的是,常见的顽固性湿疹,病程一般较长,病因除了外界因素,也多与患者自身体质(内在环境)有关。因此,在清热化毒熏洗外治的同时,也要根据患者发病原因及体质情况,综合调治,特别是加强身体内在的调理,方可根治。医院请有经验的大夫帮助治疗。
暑湿常用方药
藿香正气丸/水
主要成分: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广藿香、紫苏叶、桔梗、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三仁汤
主要成分:杏仁、白蔻仁、生薏仁、飞滑石、白通草、竹叶、厚朴、半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宣畅湿浊。治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
香连丸
主要成分:*连、木香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泄泻腹痛,便*而粘。
(来源:《问健康画报》年7月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