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关键是这点 [复制链接]

1#

小编导读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多表现为病变皮肤出现簇集成群的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带状疱疹比较可怕的一点是皮疹愈合之后常会遗留神经痛,患者还得继续遭受折磨。面对这种后遗神经痛,谢海青教授认为这点很重要——

医案1

*某,男,81岁,离休干部。初诊:年4月2日。患者3月1日患带状疱疹,从左颈部蔓延至前胸,医院抗病毒、对症治疗好转,结痂后疼痛加重,灼热感,影响睡眠。3月20日出现口眼?斜(左面瘫)。于今日上午经人介绍来我院诊治。舌质淡胖,苔薄腻,左脉弦滑,右脉沉弱,血压/78mmHg。

证属脾虚血瘀,余毒未清,风痰阻络。

治以健脾通络,解毒止痛,化痰息风。

处方:*芪15g,白术15g,茯神30g,炙甘草6g,法半夏10g,陈皮10g,板蓝根15g,*参15g,蜈蚣2条,威灵仙15g,桔梗9g(引药上行),延胡索10g,全蝎5g,僵蚕10g,白附子5g,生姜3片。5剂,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同时,青黛30g,取适量温开水调敷患处,日2次。

二诊:4月6日。患者颈胸部疼痛明显好转,偶然微疼,灼热感基本消除,结痂处皮肤渐趋正常;舌质淡胖,苔薄腻,左脉弦滑,右脉沉弱。上方5剂继服。

三诊:4月18日。患者颈胸基本无疼痛,无灼热,口?好转。上方7剂巩固疗效,同时配合针刺治口?而痊愈。

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乃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或年老体弱患者,常于皮损消退后遗留顽固性的神经痛症状,且病程持久,疼痛剧烈,甚则彻夜难眠。因正气虚弱,余毒未清,正不胜邪,又经络阻塞,不通则痛,病程迁延。

本例患者证属脾虚血瘀,余毒未清,风痰阻络,故出现带状疱疹结痂后,从左颈部蔓延至前胸疼痛加重,影响睡眠,口眼?斜,舌质淡胖,苔薄腻,左脉弦滑,右脉沉弱等;灼热感为余毒未清。

处方用生*芪为君药,取其益气而能托毒外出,又能推动血运,促进痰血活化之功效;*参、白术、茯神、炙甘草、法半夏、陈皮、生姜健脾益气,和胃安神;威灵仙性猛,善走而不守,通十二经络而达止痛之功;板蓝根、青黛清除余毒;桔梗引药上行,直达颈胸;蜈蚣、延胡索解毒通络止痛;全蝎、僵蚕、白附子化痰息风,专治口眼?斜。诸药合用,脾气得健、正气得复、余毒得清、痰瘀得化、肝风得平、经络得通而病愈。

医案2

黎某,女,68岁。初诊:年11月5日。患者右胁肋窜痛、刺痛1月余。9月25日右胁疼痛9月28日出现疱疹5粒,9月29日疱疹增多呈片状,医院输抗病毒针6天,配服西药(卡马西平片、多塞平片、盐酸阿米替林片),中药具体不详,加激光治疗,现已结痂,皮肤暗红但疼痛加剧,发胀,从前部行窜至后背,好像针、刀刺痛,瘙痒,晚上加重,每晚疼醒;吃饭时右上腹胀闷,疼痛旋即加重,微热感,大便不畅,粪质可,口苦,失眠多梦,乏力,自汗;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弱略滑。查体:局部皮肤暗红,触痛。

西医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证属脾胃气虚,瘀毒阻络。

治以健脾通络解毒。

处方1:*芪18g,*参15g,白术15g,茯神30g,炙甘草6g,法半夏10g,陈皮10g,砂仁12g(后下),制香附15g,柴胡10g,川芎15g,白芍15g,蜈蚣2大条,地龙15g,威灵仙15g,延胡索12g,板蓝根30g,夜交藤30g,生姜3片。7剂,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处方2:蛇床子30g,地肤子30g,苦参30g,花椒30g,*柏15g,白鲜皮30g,金银花30g,百部15g,当归尾15g,防风15g,生甘草10g,生姜皮5g。日1剂,水煎2次,每次外洗30分钟后,用少量(10mL)预留外用药液,混入青黛粉5g,外涂患处。

二诊:11月12日。患者上症瘙痒、疼痛明显好转,无乏力、自汗,纳可,大便畅,每晚可熟睡2个小时,其余时间断断续续睡觉;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弱略滑。外用药不变,内服药板蓝根减至25g,蜈蚣加至2+1/2条,7剂。

三诊:11月19日。患者上症疼痛、瘙痒明显减轻,可睡4个小时,无刀刺样,口微淡;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有力。上方去外洗药,仍用青黛粉(温开水调匀)外涂,内服药板蓝根减至15g,7剂。

四诊:11月26日。患者疼痛、瘙痒、口苦、乏力、自汗等症状基本消失,平素睡眠不佳。上方加龙齿30g(先煎),7剂巩固治疗痊愈。

按:本例患者证属脾胃气虚,瘀毒阻络,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出现疱疹结痂后疼痛反而加剧,发胀,从前部行窜至后背,好像针、刀刺痛,瘙痒,晚上加重,每晚疼醒;吃饭时右上腹胀闷,疼痛旋即加重,微热感等症;脾胃气虚,气血化生乏源则见乏力;气不摄津则见自汗;血不养心则失眠多梦;土壅木郁则右上腹胀闷;大肠传导失职则大便不畅;余毒未清则见口苦;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弱略滑均为脾胃气虚,瘀毒阻络之征。

处方用*芪,取其益气而能托毒外出,又能推动血运,促进瘀血活化之功效;*参、白术、炙甘草、法半夏、陈皮、砂仁、生姜健脾和胃;夜交藤、茯神养心安神;制香附、柴胡、川芎、白芍疏肝理气止痛;威灵仙性猛,善走而不守,通十二经络而达止痛之功;蜈蚣、地龙、延胡索解毒通络止痛;板蓝根清除余毒。

处方2是皮肤瘙痒的有效外洗方。诸药合用,脾气得健,正气得复,余毒得清,瘀血得化,经络得通而病愈。

名医经验集

本书为“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关门弟子谢海青教授急症疑难病诊疗的经验荟萃,我们可以从中一窥其学术思想,学习其临证经验——

《调脾胃治杂病——谢海青急症疑难病诊疗经验专辑》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首先以对话的形式,回答了人们普遍关心的有关中医科学性和精确性、中西医的异同、学习中医需要悟性、医患关系等问题,并简要介绍了作者的主要学术思想。下篇以主要篇幅介绍了作者以调理脾胃为大法,将其贯穿急症重症、肿瘤、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耳鼻喉口齿科等各种疑难病症治疗中的临证经验。

往期精彩推荐

RECOMMEND

治痛风,重用两味药

《梦华录》中隐藏的中医知识,你发现了吗?

盛夏一碗酸梅汤,神仙闻香也跳墙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调脾胃治杂病——谢海青急症疑难病诊疗经验专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谢海青),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