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所见者,草木鱼虫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3/9/23 19:52:00

●石润宏

编者按:我们经常背诵古诗词,但你知道藏在古诗词里的动植物的那些秘密吗?比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句诗里的葵是向日葵吗?“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那燕子为什么“年年春天来这里”,鸳鸯又为何总是成对活动呢?还有我们总是讨厌“枯藤老树昏鸦”中的乌鸦,乌鸦出现真的是不祥的征兆吗?《古诗词里的动物植物》这本书就带你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全书不仅有通俗易懂的古诗词赏析,还对诗词中提到的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了有趣的讲解,而且引经据典,生动道出动植物背后的传统文化典故。全书还配有动植物的精美手绘彩图,图文并茂,让读者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动植物知识。这本书把传统文化知识与科普知识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灵活而生动。

鉴赏诗词需要博物学知识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诗词的内容包罗万象,然而,如果仔细探寻,就会发现诗词中所写的无非是“人”与“自然”两端。读书漫游、思乡怀人、归隐田园、功名社稷等,都属于对“人”的描写;名山大川、田园风光、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等,则是对“自然”的歌咏。“自然”就包括了自然界固有的各类事物,诗人通过这些事物来抒情达意,可谓是:“位我上者,灿烂星空;位我下者,山川石淙;我所感者,雷电雨风;我所见者,草木鱼虫。”其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草木鱼虫”,也就是动物与植物。自古以来,在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动物和植物都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马可以拉车,牛能帮助人类耕地,榆树皮、野豌豆可用于充饥,茅草是盖房屋的重要材料……从更高层面来说,动物中的牛与马,直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植物中,农作物的地位更是不言而喻,土神“社”与谷神“稷”成了国家的代称。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以后,人们便逐渐将自身的审美心态寄托在动植物上。从《诗经》时代开始,动物与植物就广泛存在于诗、词、文、赋,甚至是传奇、戏曲等多种文学体裁中。因此在这些文学作品中,除了体味诗人的情感,我们还能找到动植物与文学的另一种联系。仅从古诗词来看,《诗经》中的“采薇”“蒹葭”“芣苢”都是以植物命名的,这些题目就能引发一连串的疑问:古人为什么要采薇?薇、蒹葭、芣苢都是什么植物?它们在古人的生活中又有何重要作用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恐怕仅仅了解诗歌的背景和表达的情感还不够,还需要懂一点博物学知识。以此观之,“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等优美诗句,也反映了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些有关草木鱼虫的博物学知识,有助于我们鉴赏诗歌、通达古人的情意。为了让广大读者能详尽地了解古诗词中的动物与植物,我们精选了多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名篇,在赏析诗词文本的基础上,对其中涉及的动物植物进行详细解读,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并阐发其中的文化内涵。展卷阅读,相信朋友们一定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心态与精神风貌,丰富大家对古诗词文本及其历史文化内涵的认识。

乐府诗中的冬葵及其背后历史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一首发人深省的汉代乐府诗。这首诗先写葵菜,只用简短的几句话就描述了葵菜的一生:菜园里的葵菜刚生出来的时候青翠欲滴,春天的阳光和露水滋养着它越长越大;可是等到秋季来临的时候,葵菜也和自然界的很多草木一样,变得衰败枯*了。这几句诗难道仅仅是描述葵菜的生长吗?显然不是,因为后面一句笔锋一转,将话题转到对人生的感慨上。江河东流入海,一去不回头,什么时候有向西流的一天呢?光阴就像那流水一般,不等人啊,我们年轻的时候如果不努力,年老的时候只能徒留伤悲了。这首诗就像一个微型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从葵菜春秋两季的荣枯变化中得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葵菜易衰,人生易老,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抓紧时间努力奋斗。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这里的“葵”是向日葵吗?这首诗里提到的“葵”,学名冬葵,民间常称葵菜、滑菜、冬寒菜或冬苋菜。冬葵是锦葵科、锦葵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米左右,叶片呈心形或圆形,嫩叶可以食用,叶片和茎干上长着很细小的绒毛。每年的6月至9月开白色小花,花朵只有几毫米大小,结出的果子呈扁球形,里面有十几粒种子。冬葵的分布较为广泛,可以说中国境内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但人工栽培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湖南、江西等少数几个省份。冬葵的叶片中含有黏性物质,所以它的嫩叶、幼苗煮熟后,吃起来非常滑嫩,所以得名“滑菜”。中国人吃冬葵的历史很悠久,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人就开始栽培冬葵来食用了,比如《诗经》里就有“七月亨葵及菽”(农历七月烹煮葵菜和豆类)的记载。

冬葵除了可以吃,还有其他的用处。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事》一书记载:有个叫刘廉靖的人,是宫中服侍皇帝的官员。他曾经在早晨采摘带着露水的葵菜叶子,将其研磨成汁,擦在普通的纸上,然后把这种染色后的纸取名叫“葵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还写过歌咏冬葵的诗,“葵花虽粲粲,蒂浅不胜簪”,意思是冬葵的花朵虽然美丽,可惜花梗太短,不能插戴在头发上。这两件事都反映了古人对葵的应用,显露出文人的风雅与闲情。另外冬葵的种子还是一味中药,古代医书中一般称作冬葵果或冬葵子,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具有清热、消肿、利尿、润肠的功效。最后,需要说明一点,我国古代许多诗词中出现的“葵”,与我们今天常见的向日葵(菊科、向日葵属),完全是两种作物,不能混淆。葵是中国的原生物种,而向日葵则是原产美洲的植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人踏足美洲,将很多新鲜物种带回欧洲,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向日葵就是在16世纪末期(明代万历年间)由欧洲人经过南洋传入中国的。所以明代中期以前,古书中的“葵”指的都不是向日葵。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所见者,草木鱼虫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