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年是全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之年,将确保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万亩,产量52万吨,产值实现亿元,取得中药材基地建设和产业链条延伸“两个进展”,力求中药材产业拉动农民增收幅度、药材整体品质和龙江道地药材国内市场影响力“三个提高”。
推进特色优势品种区域布局
按照《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和全省6大龙江道地药材产地区域布局,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做好顶层设计,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编制种植结构调整方案,突出“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药”,重点支持依兰赤芍,阿城天问山*精,萝北、清河五味子,杜尔伯特、依安关防风,林口*芪,海林、五常刺五加,穆棱西洋参,庆安人参,大同、泰来板蓝根,宁安苍术,铁力平贝,勃利*芩,海伦、密山月见草,宝清白鲜皮,呼玛金莲花等专品种生产基地。
建立道地药材生产保护区。根据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区域界定和我省自然生态特征,确定5-10个黑龙江道地药材生产保护区,制定保护区产业发展规划和*策支持保护体系,保持我省中药材的道地性。
支持标准化基地建设
鼓励和引导中药材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药源基地,按照种苗供应、技术标准、田间管理、药材质量和加工销售“五统一”方式,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产业化发展模式。
继续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策支持,在认真搞好上年度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验收和示范补助资金监管的基础上,按照扶持积极性高、种植面积较大、相对集中连片、区域流域类同的原则,在14个县(区)实施中药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20万亩。继续开展中药材示范县和特色小镇建设,支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规模化生产基地、产地初加工基地,构建覆盖种植、加工、贮运、销售等各环节的质量追溯体系。
构建种子种苗繁育体系
以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为技术依托,开展黑龙江省中药材种质资源调查,建立种质资源库,加快筛选有效成分含量高、生物学性状好、抗逆抗病虫性强的优质品种,推动中药材品种认定或登记工作。建立我省稀缺道地药材资源种子种苗种植科研示范基地,开展优势品种生态环境评价、人工繁殖、野生抚育等研究。制定黑龙江省道地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分级标准,突出种子种苗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作用,保证种植药材的品质。
针对防风、五味子、苍术、赤芍、刺五加、*芪、平贝、龙胆等主产药材品种,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开展道地药材提纯复壮、种子精选、品种培育、种苗繁育,确保药材基源纯正、品质优良。按照六大优质中药材生产区域布局,在集中种植2万亩以上地区,在每个中药材生产重点县建设1—2个规范标准、规模适度、质量优良的区域化良种繁育基地。
加快发展规模化种植基地
积极引导多元投资,强化龙头带动能力,稳定农民收益,保护中药材种植积极性,促进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鼓励地方出台配套*策,重点对专品种种植面积达到亩、亩及亩以上的经营主体给予补贴和奖励。支持绿色、有机中药材生产,鼓励订单种植,产销衔接,实现优质优价。支持龙头企业对中药材种植、加工机械的推广应用,提高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全省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王辛娜
编辑:马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