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来看看,这是最北驿站邮所,那边是上海知青连队,那里是一处自驾游停车场……”塔河林业局二十二站林场党总支书记陈晓辉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我们干部职工亲手建起来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增加点收入。”
站在昔日的古驿道上,顺着陈晓辉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处处的景点、休闲区、体验区各具特色,给这个偏僻的小林场增添了新的希望。
走进八万里兴安,漫步在大山深处的森林资源管护区,一股蓬勃发展的气息扑面而来。青山绿水间的新产业、新项目星罗棋布,生机盎然。
停伐仅四年,大兴安岭已在改变。
兴安之变,变的“招儿”是什么?变的关键在于管好林子、保护生态、多业并举。
“既要保护生态,也要积极发展经济,要加强指导大力推动,发现典型,趟出路子……”地委书记苏春雨在《关于发展管护区经济的调研报告》的批示中给出了答案。
年初,伴随着地委、行署吹响发展管护区经济号角,从地区到基层建立了组织体系和体制机制,相继成立了13个推进组,各县、区、林业局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组织架构。
走出去、请进来,让更多的职工群众在培训中学到了种养新技术,增添了新技能。与科研院校合作,技术培训送一程。聘请来自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的知名教授传经送宝,深入浅出地讲解小浆果、狐貂、药食兼用植物资源等有关知识。地区管护区经济办与地区科协制作了《管护区经济实用技术手册》,解决了职工群众在种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一时间,全区各地向种养户传授森林猪、兴安雪菊、中草药、蜜蜂等种养技术,并结合实际举办畜禽疫病防治、电子商务等培训班。
企业在变革与发展之中,一些闲置厂房、设备得到合理利用,盘活存量资产,节约了投资成本,同时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模式,推进原始产业转型发展。漠河市宏业木制品有限公司转型为食用菌基地,呼中盛铭木业盘活资产开展黑木耳养殖。
优惠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发展管护区经济的积极性,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塔河县列支万元用于发展管护区经济,确定主营、副营项目39个,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护区经济发展格局。同时,稳步壮大森林生态食品产业,累计建成蓝莓、北药、食用菌、森林猪等种养基地18个,精深加工企业达到12户。
重塑主营业务,突出发展食用菌产业、浆果产业、山野菜产业等比较优势产业,加速主营业务重塑。一个个抚育基地应运而生,图强局育英管护区野生黄芪圈地亩,野生蓝莓和映山红圈地亩,进行精心抚育;加林局建立森林药材保护基地5万亩,金莲花、苍术、赤芍、白鲜皮、黄芪等野生药材实施重点保护。
各地管护区(林场)还采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模式,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松岭环宇公社工段打造体验式旅游点,利用林场原综合队院落,倾心打造还原当年木材采伐生产、生活场景,让游客置身其中现场体验采伐工段工作生活。与松岭有着相同特点的还有阿木尔局龙河林场、图强局二十八站林场、塔河局二十二站林场等地建成了旅游度假短租房、汽车宿营地、候鸟式消暑度假示范点。
优势产业的形成与推进,引导各管护区因地制宜发展起种养业。截至目前,全区饲养狐貉10.17万只,增长2.6%;森林猪3.87万头,增长6.8%;森林禽14.32万只,增长7.3%;蜜蜂2.11万箱,同比增长6.9%。蓝莓、蓝靛果种植共完成亩,蓝靛果忍冬种植完成亩。食用菌养殖万袋。北药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抚育面积达到3.88万亩。加林局等地还开展了老山芹、四叶菜、蒲公英等品种的推广种植。
我区把发展管护区经济、推进全民创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将各种资源优先向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倾斜,借鉴绥滨县建设“林业扶贫车间”模式,选择塔河、呼玛牵头,在十八站等地进行先期试点。
塔河县已聘用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从事生态护林员工作;呼玛县与十八站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已建立一县两局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养殖匹马、建设笨榨豆油车间、蔬菜大棚种植、鱼塘养殖、肉牛养殖等产业,增加工资岗位。
如今,林区人信心满怀,依托林场,我区管护区经济已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