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真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冯佳佳,陶元勇
作者单位:潍坊,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系;医院检验科作者简介:冯佳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病原微生物
单味中草药抗真菌作用
中药抗真菌治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药大辞典》中收录的具有抗真菌药理作用的中药有0种。大量的体外抗真菌实验结果表明,许多中药对真菌确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王玲等发现醇提蛇床子、白藓皮和*连对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平均值分别为0.04mg/ml、0.mg/ml、0.mg/ml。
李治建等测定地锦草提取物对60株临床常见皮肤癣菌MIC值,发现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平均MIC为μg/mL,对石膏样毛癣菌的平均MIC为μg/mL,说明地锦草对测试真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研究发现地锦草提取物可降低红色毛癣菌中角鲨烯环氧化酶、β-(1,3)-D-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因此地锦草的抗真菌机制很可能与影响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及破坏真菌细胞壁完整性相关。
单味中药的体外抗真菌实验结果表明,中药提取物对相应的浅部真菌及深部真菌的MIC、MFC值较低,表现出显著的抗真菌活性。此外,中药抗真菌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主要有破坏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影响核酸合成代谢活动等,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复方中药抗真菌作用
中药抗真菌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有实验结果表明,单味中药无或有较小抑菌活性,组成复方后抗真菌活性明显增强。结合中医理论,将单味中药组成不同的复方制剂并进行抗真菌试验,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赵颖用3%浓度的硝矾洗药(朴硝、明矾、硼砂)治疗皮肤癣菌病98例,总治愈率76.53%,总有效率9.86%,真菌学清除率88%。同时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发现,硝矾洗药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的平均MIC值为0.5~7.5mg/ml,对白念珠菌的MIC值为7.5~15mg/ml,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通过复方中药的体外抗真菌实验、动物实验、临床实验观察发现,复方中药对真菌的MIC值较低、对动物及人的治愈率高,表现出显著的抗真菌活性。
协同抗真菌作用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抗真菌药物有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唑类(氟康唑、酮康唑)、嘧啶类(氟胞嘧啶),丙烯类(特比萘芬)等,由于这些药物自身具有的不良反应及真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药物的进一步使用。而中药虽然可以较好控制真菌感染,但起效慢,疗程较长。研究发现,部分中草药与现有的抗真菌药物具有协同抗真菌作用,可以提高其抗真菌活性,并降低真菌的耐药性。白鲜碱是中药白鲜皮的重要活性成分,梁晓英等检测白鲜碱与氟康唑合用前后对株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的MIC,发现单独使用时白鲜碱的MIC值18~51μg/ml,氟康唑MIC值≥56μg/ml。两药合用后,氟康唑的MIC值降低了~18倍,同时白鲜碱的MIC也降低1~8倍。并且在二者合用时,发现分级抑制浓度指数(fractronalinhibitoryconcertrationindex,FICI)值范围为0.5~1.5,对其中17株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DOI:10./sypfbxzz.-.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1(1):34-37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原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订阅方式:①邮局订阅(适用于单位或图书馆统一征订)。全国邮发代号:-。②编辑部直接订阅(适用于单位批量或个人订阅)。通过邮局汇款至“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注明订阅数量、邮寄地址,并请致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