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国医大家董建华医论二十二治痹之要
TUhjnbcbe - 2020/12/16 13:07:00
白癜风最佳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725/4910787.html

国医传承与教育研究室第期

国医大家董建华医论(二十二)——治痹之要

作者:姜杨等

气血为病邪所闭而不通,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均称为痹证。关于痹证的病因病机,《内经》早就作了详尽的论述。《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素问·痹论》按照发病时间和部位的不同,又把痹证分为五类:“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旨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脏腑,则能成为五脏痹;痹证日久不愈,病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经络而至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

痹证多属风邪,风邪最易化热。痹证日久,缠绵不愈,邪留经络,蕴而化热,呈现一系列的热盛症状,此类痹证称为热痹。如《类证治裁·痛风》中说:“寒湿风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风、寒、湿、热,经久不愈,邪气壅阻,气血凝塞,血运不畅,脉络不通,出现皮下瘀斑、关节周围结节等症,此为瘀血证。如《丹溪心法·痛风》说:“肢节肿痛,脉涩数者,此是瘀血。”

现代临床上,常把痹证分为风寒湿痹和热痹两大类,常以祛风通络为主,根据证候的不同,分别采用祛风、散寒、除湿和清热等法。根据我个人的长期临床实践的体会,仅仅采用上述诸法,是远远不能适应痹证病情复杂多变的需要的。例如有一种痹证,既有寒候,又有热象,既不属寒痹,亦不是热痹。所以我认为,治疗痹证,应该抓住这样一些要点。

01

疏痼阴破沉寒,乌头、麻*力宏

痹证是为风寒湿三气杂至,但人体素质不同,感邪亦各有偏胜。如《素问·痹论》曰:“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治痹既不可偏执一端,亦不可主次不明。治痹不效之因,大多是用药散而杂,不能切中肯綮。辨证用药要按邪之偏胜,分别主次、突破重点。凡见疼痛较剧,遇寒更甚,局部不温,舌暗不红者,为寒胜。川乌为必用之品,配伍麻*,其力更宏。

处方:川乌5g,麻*10g,桂枝6g,白芍6g,酒当归10g,地龙10g,木瓜10g,甘草5g。此方从《金匮要略》乌头汤化裁而来。《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指出:“病历节,不可届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除寒开痹,善入经络、力能疏通痼阴冱寒,配伍麻*宣透皮毛腠理,一表一里,内外搜剔,止痛甚捷;桂枝通阳,地龙活络;当归、白芍开血痹以通经脉;木瓜、甘草酸甘缓急。

有一郭姓患者,腰骶疼痛如掣,向下肢放射,不能直立步履两月有余,夜间疼痛尤剧形寒肢麻,肢端不温,舌暗,苔白,脉沉细。西医诊为“坐骨神经痛”。前医虽投温经散寒之品,疗效不著。原因就在于此乃痼阴沉寒凝于经脉,非川乌、麻*之属,难以奏功。遂投上方6剂,服后腰痛大减,并能直立,守方加鸡血藤20g,又进6剂,疼痛缓解,能独立行走。

02

清热毒凉营血,水牛角、赤芍功著

痹之因于寒者固多,因于热者亦复不少。热痹既可由于素体阴虚,内有蕴热,与风湿相搏而成,亦可直接感受风湿热毒所致。本型特点是热毒内壅关节,与寒热错杂之痹证不同。症见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痛不可触,口渴烦热,小便*赤,舌红苔*,脉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脉。犀角罕贵,我在临证时常用水牛角、赤芍代之。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治热痹颇有功效。

处方:水牛角15g,赤芍10g,石膏15g,知母10g,萆薢10g,原蚕砂10g,忍冬藤10g,丹皮10g,苍术10g,汉防已10g,地龙10g。方以水牛角配赤芍、丹皮凉血解毒,散瘀通痹;石膏、知母、忍冬藤清热解肌;萆薢、原蚕砂、苍术、防己宣痹祛风湿;地龙活血通络。

有一周姓患者,左踝关节及足背红肿热痛,并有大片紫斑,烦热口渴,溲*,舌红苔*,脉细数。血沉正常。血小板12×10^9//L,白细胞9.3×10^9//L。上方加生地20g,红花10g。6剂后疼痛大减,续进12剂后紫斑明显消散。守方调治2个月,疼痛消失,紫斑全部吸收。

03

散外寒清里热,川乌、石膏合用类

临床上有一类痹证,既不属于寒痹,亦不同于热痹,为外寒里热、寒热错杂之证。热痹局部红肿灼热,而此类痹证局部并无红肿,外观与风寒湿痹无甚差别,局部亦喜温熨,但有舌红苔*、溲*便干、脉象有力等内热之象。这是外有寒束,内有热蕴,寒热相互搏结,故疼痛甚剧。对此类痹证,应采用外散里清之法,我将散外寒之川乌与清里热之石膏合用,屡见卓效。

处方:川乌15g,石膏15g,桂枝5g,知母10g,*柏10g,生地10g,苍术10g,秦艽10g,威灵仙10g,赤芍10g,川芎10g。方中川乌祛逐外寒,以解内热被郁之势。石膏清解里热,以除寒热互结之机;桂枝、威灵仙、苍术、秦艽疏风散寒燥湿以助川乌破散之力;生地、知母、*柏清热凉血以资石膏内清之功;赤芍、川芎活血通络。诸药合用,使外邪解,血脉和,内热清,诸症自愈。

赵姓患者,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年,两手指间关节变形,呈梭形肿大,肩关节不能抬举,形寒怕冷,小便短*,口苦,舌红苔*,脉沉紧。曾服散寒通阳之品,痛不减而口苦愈甚,而投上方加制乳没各1.5g。6剂后疼痛缓解,口干口苦亦罢。

04

祛湿毒利关节,萆薢、原蚕砂灵验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验于临床,因湿聚热蒸,蕴于经络而拘急痹痛者,确不少见。湿热伤筋之痹,常见全身痹痛难以转侧,肢体拘紧重着,或遍身顽麻,或见皮下结节,皮肤瘙痒,尿*苔腻或*腻,脉濡。舌苔对本证诊断尤属重要。对于此类辨证,用药切忌重浊沉凝,宜选轻清宣化、流动渗利之品,使经气宣通,湿热分消。根据长期临床实践体会,我认为祛湿毒、利关节,以萆薢、原蚕砂为妙。

处方:萆薢10g,原蚕砂10g,桑枝20g,薏苡仁20g,滑石10g,*柏10g,苍术10g,防己10g,牛膝10g,木瓜10g。

方以萆薢、原蚕砂祛湿毒、利筋骨;薏苡仁、滑石淡渗利湿;*柏、防己清热除湿。苍术、木瓜健脾燥湿;桑枝、牛膝疏经活络。

曾治王姓患者,痹痛2年有余,手指不能伸开,双肩沉重不举,下肢拘急肿痛,步履限难,皮肤瘙痒,色素沉着,血沉30mm/h,舌红苔*中剥。虽长期服用激素,迄未见效。投上方加白鲜皮10g,地肤子10g,加减服用50余剂,痒除痛止,色斑消退,血沉降至16mm/h,活动如常人。

05缓拘急舒筋脉,桑枝、木瓜效彰

临床上还有一类痹证,主要表现为筋脉拘急,肌肉酸痛,屈伸不利,病程日久,寒热之象不甚明显。此乃风寒湿邪阻滞经络、筋脉,气血流行不畅,筋脉失于濡养所致。治疗关键在于舒筋活络,使气血周流。应用桑枝、木瓜治疗,此两药之功,专去风湿拘紧。

处方:桑枝20g,木瓜10g,海风藤10g,鸡血藤10g,络石藤10g,丝瓜络5g,海桐皮10g,五加皮10g,豨莶草10g,路路通10g。

全方集藤类药于一方之中,以桑枝、木瓜、海风藤、络石藤、海桐皮祛风通络,缓急新筋;豨莶草、五加皮强筋利湿;鸡血藤、丝瓜络、路路通养血通络柔筋。本方既无大寒之品,亦无燥烈之药,用之对证,多能收功。

有位瞿姓患者,罹风湿性关节炎十余年,最近2月,两下肢沉重拘紧,步履不便,右上臂酸麻,抬举不利,大便不实,舌暗,苔薄*,脉沉细而涩。予上方加苍术6g。12剂后下肢拘紧感明显减轻,大便成形。以羌活易苍术,续进20余剂,上臂已能抬举。

06

治顽痹开闭阻,麝香、*酒为引导

痹证日久,引起瘀血凝滞,疼痛较剧,此为顽痹。其痛有定处,或关节変形,舌色紫暗。由于脉络痹阻,外邪与瘀血痰浊互相搏结,单用祛风散寒除湿之药,难以取效,应重活血通络,开通瘀痹,使气行血活,脉络通畅,使外邪始得外解之机。临证治疗我常以*酒、麝香为引导。麝香通络散瘀,开关透窍,外达肌肤,内入骨髓,配*酒通血脉以行药势。

处方:鸡血藤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香附10g,片姜*10g,路路通10g,制乳没各1.5g,当归10g,桂枝5g,麝香0.15g(绢包),*酒60g(同煎)。

方以当归、赤芍、川芎、鸡血藤养血活血,桂枝温通血脉,片姜*、制乳没、桃仁、香附、路路通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张姓患者,右臂外伤多年,麻木酸胀,顽痛不止,每遇阴冷加重。舌红少苔,脉细弦。予上方6剂,疼痛大减,守方加三七粉3g(冲服),续进6剂,疼痛缓解。

07

补肝肾填精髓,当用猪脊髓、熟地

《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痹证之发生,总由腠理空疏,营卫不固,风寒湿邪得以乘虚侵袭所致。久而不愈,更致骨弱血亏。所以治疗痹证,首先要摆正内外虚实之关系。初起或急性发作时多偏于邪实,及至病久,症情呈慢性迁延时,多偏于正虚。要详审正邪之盛衰,细酌补泻之分寸。初病宜疏散,邪净为务;久病当固本,扶正为先。凡久病入肾,邪深至骨,或精血内亏,肝肾不足之人,症见身体羸瘦,皮肤枯涩,疼痛掣骨,不得屈伸,痿弱履艰,舌红少苔,脉细者,纯用祛散无效,须用补益肝肾、填精补髓之法。精血内枯,骨乏濡养,非血肉有情之品,难以收功。每用猪脊髓、熟地等补填精髓之品,常获显效。

处方:猪脊髓1条(洗净),熟地10g,枸杞10g,狗脊10g,酒当归10g,*柏10g,苍术10g,白芍10g,牛膝10g,砂仁3g,甘草3g。

方以猪脊髓、熟地填精补髓;当归、枸杞子滋补肝肾;狗脊、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芍药、甘草缓急止痛;*柏、苍术清热燥湿;砂仁芳香醒脾,并能解猪脊髓之腥,使全方补而不腻。

如治一李姓患者,因患肾炎而长期服用激素,遂至关节疼痛,髋关节痛甚,行走困难,遇寒冷潮湿及劳累则痛增,摄X线片见骨质疏松,皮肤有散在出血点,消瘦,纳少,面色无华,皮肤干涩,血红蛋白90g/L,舌暗红,苔薄*,脉细数。肾主骨生髓,由于骨髓不充,腠理空疏,外邪乘虚而入,治以填精补髓,固本缓图,服上方20余剂,关节疼痛缓解。

08

壮元阳补督脉,生鹿角、杜仲有功

肾为水脏而寓元阳,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若肾阳不足,督脉失固,风寒湿邪乘虚入侵经络,阻遏阳气运行。症见腰膝酸软冷痛、畏寒,甚至疼痛不能屈伸转侧,遇天时阴雨、气候寒冷则痛剧,舌苔白,脉沉。此乃阳虚邪恋,虚实互见之证,以生鹿角、杜仲合用,最有功效。生鹿角壮元阳,补督脉,行血辟邪,杜仲为之使。《本草汇言》指出:“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膝之痛,非杜仲不除。”

处方:生鹿角10g,杜仲10g,肉桂3g,仙茅10g,仙灵脾10g,桑寄生10g,川断10g,牛膝10g,独活10g,熟地10g,枸杞子10g。方以鹿角、杜仲、肉桂、仙茅、仙灵脾壮元阳,补督脉,鼓动阳气;熟地、枸杞子滋补肾阴,以刚柔相济;桑寄生、川断、独活、牛膝祛风除湿,强健筋骨,合为扶正祛邪之剂。

如有一纪姓女患者,腰脊疼痛3年,转侧活动不利,遇寒则痛剧,白带清稀,面色青白,头晕耳鸣,舌淡,脉沉细。上方加菟丝子10g。6剂后腰痛明显减轻,下肢转温,略觉口干,加生地10g,续进12剂,诸症悉平。

09

益心气调营卫,选用*芪、五加皮

痹证迁延日久,可由经络而侵及脏腑。心主血脉,若脉痹不解,内舍于心,可以引起心脏病变,影响血液运行。症见心慌气短,面色无华,营卫不固,易于外感,关节疼痛,舌暗,脉细或结代。此类患者,心气心血俱不足,心脉瘀阻,营卫失固,极易感邪。治宜补心气调营卫,从本缓图,不可过用疏散,强求速效。*芪和五加皮,益气强筋,固表除痹,标本兼顾,为治疗本证必选之品。

处方:*芪10g,五加皮10g,*参10g,炙甘草5g,酒当归10g,桂枝5g,红花10g,鸡血藤10g,牛膝10g,桑枝15g,桑寄生10g。

方以*芪、*参、甘草益心气以资脉之本源;五加皮、牛膝壮筋骨以御外之风寒;桂枝通阳气和营卫;当归、鸡血藤、红花养血化瘀通脉;桑寄生、桑枝蠲痹止痛。全方旨在扶正以固本,实卫以达邪。

曾遇一王姓患者,患风湿性心脏病5年,平素极易感冒,下肢关节游走性疼痛,心悸,胸闷,气短,下肢稍现浮肿,舌尖红,苔薄,脉细数。以上方加萆薢、原蚕砂各10g(包)。12剂后浮肿消,心悸减,关节痛缓,唯动则气短,去萆薢、原蚕砂,加丹参15g,调治半年,关节疼痛未再发作,感冒亦少。

(张元浩整理)

声明

本文摘编自《国医大家董建华医学经验集成》,作者:姜杨等。编辑:吴晓丽。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End+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医大家董建华医论二十二治痹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