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压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中皮损反复发作为慢性荨麻疹,每周至少2次,超过6周,间歇性发作。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风团、瘙痒剧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发生于皮肤上表现为红色或苍白色的风团;
发生于眼睑、口唇等组织疏松部位,则表现为水肿。
2、中医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慢性荨麻疹相当于中医学“瘾疹”、“赤白游风”等范畴。最早见于《素问》“少阴有余,病皮痹隐轸”。
病因
(1)、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压力增大。
(2)、饮食不规律,嗜食肥甘厚味。
(3)、临床表现(损及肝脾)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纳差疲劳。
3、肝脾与慢性荨麻疹
肝与慢性荨麻疹
发无定处,骤起骤消。风邪:善行而数变。
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内风:风邪伏于内。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气血失和,肝—气血调和之枢。
(1)、肝主疏泄—条畅气机
《血证论》
“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
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
(2)、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素问·灵兰秘典》
“肝者,将*之官,谋虑出焉”
(3)、肝主藏血
《灵枢·本神》
“肝藏血,血舍*”
(4)、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肝郁
日久化热—肝火
热盛生风—肝风
(5)、情志不调
慢性荨麻疹重要诱因
“郁而不舒,此皆肝木之病矣。”
(6)、肝不藏血
肌肤失养,血虚生风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脾与慢性荨麻疹
《舟仙厝述·瘾疹》“瘾疹多属于脾,以其隐隐在皮肤之间发而多痒,或通身红者或不红者也”。
《证治要诀·发丹》“瘾疹,病此者,有人一生不可食鸡肉及章鱼动风之物,才食则丹随发,以此见得系脾风”。
难治性皮肤病—湿邪,湿性黏滞,病程缠绵难愈,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气血失和:脾—气血生化之源
病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情志失常,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过食肥甘厚味,湿邪困脾。
病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赤白游风属脾肺气虚,腠理不密,风热相搏”,气血亏虚,生风化燥。脾主运化。湿从内生,日久化热。湿热可伤阴,生风化燥。化痰作风。
4、肝脾论治慢性荨麻疹
加味过敏煎
(1)、疏肝柔肝、补血敛阴:柴胡、乌梅。
(2)、健脾除湿:白术、茯苓。
(3)、清热燥湿:苦参、白鲜皮、冬瓜皮。
(4)、散风止痒:防风、荆芥、徐长卿、丝瓜络。
(5)、活血养血化瘀:赤芍、当归、川芎、鸡血藤。
(6)、养心安神:合欢皮。
调理肝脾、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祛风止痒。
药理学研究,抗炎(柴胡、茯苓、苦参、防风、当归),抗菌(荆芥、防风、苦参、当归),抗过敏(合欢皮、乌梅、徐长卿、苦参、白鲜皮),调节免疫(柴胡、白术、茯苓、苦参、防风、徐长卿),镇静(茯苓、当归、苦参、防风、荆芥、川芎、徐长卿)。
5、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43岁,初诊时间:年5月24日。
主诉:躯干部反复起皮疹伴瘙痒年。
现病史:半年前因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出现躯干部皮肤风团,自觉瘙痒。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荨麻疹”,给予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中成药及中草药等口服,症状稍有缓解,但风团时隐时现,每于工作劳累、加班或熬夜后发作或加重,影响患者情绪,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刻下症:躯干部起皮疹,伴瘙痒,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纳差、四肢疲软,二便正常。
查体:躯干部散在风团,正常肤色或白色,自觉瘙痒,皮肤划痕症。舌淡红,苔白,脉弦细。
既往体健,近周无用药史。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过敏原检测:(—)。
西医诊断:慢性荨麻疹
中医诊断:瘾疹,证属肝郁脾虚。
治则:调理肝脾、清热除湿、活血通络、祛风止疼。
方药:加味过敏煎
柴胡、乌梅、白术、茯苓、赤芍、当归、苦参、白鲜皮、防风、荆芥、川芎、徐长卿、丝瓜络、冬瓜皮、合欢皮、鸡血藤、每日一剂,一次一包,开水饭后半小时冲服,分早、晚两次。
复诊:风团、瘙痒等症较前明显减轻。继服原方14剂。
三诊:诸症痊愈,夜寐安。
三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警告:本方剂仅供中医爱好者学习和探讨之用;因中草药熬制和禁忌等因素,如果私用此方剂,详情请咨询当地中医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