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平。归肝经。
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风把痰吹上头顶
有个妇人,眩晕耳鸣多年,一旦晕起来,眼花头痛不能工作,没法生活。
老爷爷说,平时多不多痰啊?
病人说,多啊,老吐都吐不干净。
老爷爷说,现代医学说你这是耳源性眩晕,但在中医看来这是痰饮浊阴上犯清窍,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所以头晕眼花。
这妇人说,那我该怎么办?
老爷爷说,少吃生痰之物,杜绝其痰源,脑袋就会清爽。
这妇人又问,哪些是生痰之物呢?
小指月说,鸡蛋牛奶水果糯米肥肉等粘糊糊又生冷之品。
老爷爷说,当然你过度饱食,也会容易生痰,所以吃撑吃胀,吃伤脾胃,那你喝水吃米饭都会生痰饮。所以吃什么很重要,怎么吃更重要,要懂得吃七分饱就放手,这可以减少痰湿的生成。
这妇人点点头,确实,她在家里经常都吃到打饱嗝,不是因为她贪吃,而是家里人吃不完的饭菜,她都努力地去吃,以为这样才节俭才不浪费。因为很多中老年人他都是贫苦年代过来的,不舍得随便倒掉残羹剩菜。
老爷爷笑笑说,这太简单了,你每次煮饭菜煮少点不就行了,这样大家吃个七八分饱,不吃撑,反而更健康,这是用钱都买不到的健康身体啊!只是一个小小理念的调整,就可以让你和你的家人身体更好。
小指月说,若要身体好,饮食七分饱,夜饭减一口,定能致高寿。
这妇人点点头,确实爷孙俩所说的都是她家庭里经常犯的错,不仅是她的家庭,小康社会的很多家庭,都在犯这个胡吃海塞的错,消化不过来,变生的痰饮便会伤害身体,所以健康以不吃饱为第一要义,疾病以减食为最佳汤药。
老爷爷说,指月啊,痰饮头痛,用啥?眼花头晕,又用啥?
小指月笑笑地引李东垣《脾胃论》说,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老爷爷又看病人舌苔白腻,脉弦滑,明显是痰饮夹风上冲,便说,那就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小指月随后把这方子写下来,原来这方子由二陈汤,加白术、天麻、姜、枣组成,二陈汤降已生之痰,通降阳明胃肠,使痰浊下行,白术化未生之痰,强大脾胃,使脾胃不生痰,而天麻平肝熄风,痰浊非风不能上攻巅顶而眩晕,故平息其风,痰浊自降。正如风筝没有风就飞不上天空一样,痰浊没有风就不能被吹上头顶,通过用天麻熄风,即是息痰。
这妇人听从老爷爷的告诫,服用十剂半夏白术天麻汤,眩晕头痛便没有再发作过了。
找出风动的原因
有个小孩子因为一次拉肚子后,老是恢复不了,虽然不拉肚子了,但留下个后遗症,就是经常昏昏欲睡,手足轻微地抖动。
医生看到这种抖动之象,都想到是风,因为风主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给他用上了天麻,因为天麻又叫定风草。专门治疗虚风内动,它既能够补益人体,又能够平息风动。
这小孩子吃了天麻粉后,手部抖动没那么频繁了,可一个月还没能够彻底根治,他们便找来竹篱茅舍。
老爷爷看这小孩子有黑眼眶,又比较瘦小,再一探脉,一派濡弱之象,便问,指月啊,为什么平息风动最好的药天麻,都不能够帮这娃子止住手抖。
小指月说,根深不怕风摇动,久病伤及肾气,肾是人体之根,如同树木根伤,必定容易为风所摇,所以应该滋养肾气,令根基牢固,则风动可熄。
老爷爷点点头说,滋养肾气是一方面没错,令根基牢固可以使得风邪无法撼动,但还有一点必须要厚培其土,其根乃固。你看我们外面种的茄子,要想结得丰硕,不被风吹断,就要往这茄子根本培土,土厚起来,风就不容易摇动。
所以吐泻伤及脾胃之气,人又瘦小,没什么肌肉,这样就容易引起风动,中医称之为慢脾风。脾土巩固,才能从根源上抵抗风邪,站住脚跟。
小指月恍然大悟,原来还要培土,土虚则木摇,土厚则木牢。
老爷爷说,那就用滋水培土加平肝熄风。
小指月笑笑说,我明白了,滋水者,六味地*丸也,培土者,四君子汤也,平肝熄风者,天麻也。
这样小娃子再吃这方子时,人就特精神,胃口也开,十来剂药下去,手立马不抖了,白天那种昏昏欲睡之感,如同风卷残云,彻底消去。
老爷爷说,所以看一个病,不要只停留于表面局部,大家都知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为什么只用平肝熄风的药不能把风给制住。
小指月说,因为引起肝风动摇的原因有很多,根基不牢要培补肾气,因为肾为人体的根,土壤不固,要固护脾胃。因为脾胃乃人体的土壤。只有脾胃健壮,肌肉满实,风才不容易摇动。
老爷爷点点头说,所以在《普济本事方》中有个醒脾丸,就是专治疗小儿吐泻过后,脾虚慢惊风,神志昏沉,手部抖动的。里面除了天麻定风之品,还配以人参、白术培土之物,现在你就能够看得懂这个方子的设计思想了。
精彩文章回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1-藁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苍耳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3-辛夷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4-葱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鹅不食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胡荽(芫荽/香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薄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牛蒡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蝉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桑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蔓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升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葛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淡豆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浮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木贼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石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寒水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知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芦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天花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竹叶/淡竹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鸭跖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栀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夏枯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0-决明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1-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芩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3-*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4-*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5-龙胆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6-秦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7-苦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8-白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0-金银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1-连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穿心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贯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蒲公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6-紫花地丁、野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7-重楼(蚤休,七叶一枝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8-拳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9-漏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0-土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1-鱼腥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金荞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3-红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4-败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5-射干、山豆根、马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6-青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7-木蝴蝶(玉蝴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8-白头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39-马齿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0-鸦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1-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3-熊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4-千里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5-白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6-四季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7-绿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8-生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49-玄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0-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1-赤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紫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3-水牛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4-青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5-白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6-地骨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7-银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58-胡*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大*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芒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番泻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芦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火麻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郁李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松子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甘遂、大戟、芫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商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0-牵牛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1-巴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千金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3-独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4-威灵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5-乌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6-蕲蛇、乌梢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7-木瓜、蚕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8-伸筋草、寻骨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9-松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0-海风藤、青风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1-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路路通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秦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防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5-桑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6-豨莶草、臭梧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7-海桐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8-络石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9-雷公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0-老鹳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1-穿山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丝瓜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3-五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4-桑寄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5-狗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6-千年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7-雪莲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8-鹿衔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39-石楠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0-藿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1-佩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苍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3-厚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4-砂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5-白豆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三册-46-草豆蔻、草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薏苡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猪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泽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冬瓜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玉米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葫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香加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枳椇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0-泽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1-蝼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荠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3-车前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4-滑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5-木通、通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6-瞿麦、萹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7-地肤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8-海金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9-石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0-冬葵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1-灯心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萆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茵陈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金钱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虎杖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干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9-肉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0-吴茱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1-小茴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丁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3-高良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4-胡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5-花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6-荜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7-荜澄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8-陈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39-青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0-枳实、枳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1-木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沉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3-檀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4-川楝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5-乌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6-青木香、荔枝核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7-香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8-佛手、香橼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49-玫瑰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0-绿萼梅、娑罗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1-薤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天仙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3-大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4-甘松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5-九香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6-刀豆、柿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7-山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8-神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59-麦芽、谷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0-莱菔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1-鸡内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鸡矢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3-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4-南瓜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5-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6-小蓟、大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7-地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8-槐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69-侧柏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0-白茅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1-苎麻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羊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3-三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4-茜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5-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6-花蕊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7-降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8-白及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79-仙鹤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0-紫珠、棕榈炭、血余炭、藕节、檵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1-艾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炮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四册-83-灶心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川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延胡索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郁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乳香、没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五灵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夏天无、枫香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丹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红花、桃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0-益母草、泽兰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1-牛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鸡血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3-王不留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4-月季花、凌霄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5-土鳖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6-马钱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7-自然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8-苏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9-骨碎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0-血竭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1-儿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刘寄奴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三棱、莪术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水蛭、虻虫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斑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穿山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半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天南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9-白附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0-白芥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1-皂荚、皂角刺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旋覆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3-白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4-猫爪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5-川贝母、浙贝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6-瓜蒌(全瓜蒌、瓜蒌仁、瓜蒌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7-竹茹(竹沥、天竺*)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8-前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39-桔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0-胖大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1-海藻、昆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药子(*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3-海蛤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4-海浮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5-瓦楞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6-礞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7-苦杏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8-苏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49-百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0-紫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1-款冬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马兜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3-枇杷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4-桑白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5-葶苈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6-白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7-矮地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8-洋金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59-华山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0-罗汉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1-满山红、胡颓子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朱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3-磁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4-龙骨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5-琥珀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6-酸枣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7-柏子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8-灵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69-缬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0-首乌藤(夜交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1-合欢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远志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3-石决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4-珍珠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5-牡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6-紫贝齿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7-代赭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8-刺蒺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79-罗布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0-生铁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1-羚羊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3-珍珠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五册-84-钩藤
中医人的故事:传给后代什么才最有意义-精神感化世人,德行泽被后世(精彩)
丘处机祖师的修道故事
赵绍琴讲故事:那一年,我独排众议,毅然用白虎汤!
吴鞠通的故事
针灸治愈毒瘾的传奇故事
千古真人张三丰修炼故事
百岁道长张至顺的故事与修行之道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人体使用手册-《*帝内经》
有多少人误解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看完恍然大悟!
猫捉老鼠的故事,原来蕴藏了祛湿、健脾的大智慧!
十一条鱼的故事-颠覆你的健康认知[漫画]
5个治疗癌症的小故事(神奇不可思议)
故事篇专讲案例给大家听(汉唐中医倪海厦撰写)
"火星男孩"今年已经1岁,他的故事再次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