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一个村庄的治理实践下千亩土地流转高
TUhjnbcbe - 2021/3/6 17:17:00

从之前的“不安稳”状态,变成了现在的“美丽乡村”,安子坡村花了16年时间。

村庄要振兴,产业是根基。

“前些年一直忙着村庄规划和建设,现在村庄建好了,村两委就得想办法发展产业,示范引领村民发展致富项目,真正让村民实现生活富裕,村庄振兴。”安子坡村*支部书记刘崇*说。

“年前,集体收入为零,工作难以开展,不仅无法为村里做事,也难能让百姓信服。”当了16年的村庄负责人,刘崇*深知“穷集体”的难处。

发展产业,集体却又没有多少资源,这让大家都犯了愁。刘崇*和村两委干部商议后,又召开村民大会,多次讨论和考察后,还是决定在土地上做文章。

安子坡村村里耕地多,全村多口人有耕地多亩。由于种粮不挣钱,年轻的村民多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种地的多是老人。

“因为种不过来,村民都想转包出去,头两年转包费降到二三百元/亩都包不出去。”村民刘杨华说,为了不荒地,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只好两头跑,农忙时节专程回来收种。一来一往,地里一季的收获远不如耽误的务工收入。

“村民不想种的土地恰恰是村集体最大的资源,只要集中运用现代化经营模式,形成规模优势和产品特色,就会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收益。”刘崇*说,针对这一现状,年6月,村*支部牵头,成立了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村民以承包地入股,全村户、人,共流转出耕地亩。

“在保证每亩每年流转费元的基础上,村民再参与合作社分红。合作社收益一年一决算,每五年一次分红。”村主任刘杨利介绍,除去大棚和苗圃外,全村耕地基本都被集中流转到村集体经营,村民成了合作社的股民。

“我们家拿出9亩地包给村里,每年仅承包费就有元,再加上分红,可比自己种强多了。”刘杨华说,平时还能在合作社里打工挣钱,农闲时就安心地外出做点生意。“一年下来,远比自己种地挣得多,以后出去务工也不用再惦记着家里这点地了。”流转土地的村民大都有与刘杨华一样的想法。

到今年6月10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运营一周年。

“等小麦收完入仓就能算收益细账了。这一年两季下来,通过集中现代化经营,全程机械化耕作,种地成本比村民自己种至少减1/4,每亩可节省多元,相当于全村节省20万元。”刘崇*看着待收的麦田说,流转的亩地,初期还是以玉米、谷子和小麦为主,主要做订单农业,玉米以鲜食为主。

其中亩是为一家育种公司代育的麦种,比普通小麦收购价每斤高出0.15元。“今年村集体收入能有10万元,虽然不多,但已比去年翻了一番,随着产业发展,集体收入和村民收益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多。”对未来的发展,刘崇*充满信心。

为了引导村民发展高效产业,村干部还带头拿出自家的木耳大棚做起羊肚菌和赤松茸种植试验,多斤的羊肚菌亩产量和10万元的亩产值让村民开了眼界,感受到“地里也能出*金”,改变了传统种地的观念。

同时,村里又引种了*花菜,沿着10米宽的环村路栽植。

“村集体统一栽种,承包给村民管理,村民占收益的八成。到盛产期亩效益有0多元,采摘期长,村民也能增加务工收入。”刘崇*说,“虽然村集体靠这种模式增收不多,但却能让村民增收,亲身感受到产业收益,主动发展这些产业,从而引导年轻人回村创业,村庄振兴也就有了希望。”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石鹏志

“农村大众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村庄的治理实践下千亩土地流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