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倾听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也是一种灵*的交流。一对灵敏又美观的耳朵,对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但若这通往心灵的道路受损伤了,将是多么惨重的损失!耳朵上的疾病该如何治疗呢?今且分享一下耳疾该如何用药吧!
一、有关炎症者·1外耳道湿疹(1)外用:金莲花液、*柏粉、松花粉。
(2)内服:作痒者须祛风:防风、蝉衣、白蒺藜。
流水者须燥湿利湿解毒:苦参、*柏、地肤子、马齿苋、地骨皮。
充血明显者须凉血:紫草、牡丹皮。
分泌物不断且发腥者须解毒:白鲜皮、连藤金银花、甘草节、知母。
附:外耳道真菌症:外用*精、薄荷。
2外耳道疖肿(1)外用:鲜菊叶汁、虎耳草汁、马齿苋汁、*连软膏、芙蓉软膏。
(2)内服:蚤休、紫花地丁、苍耳草、菊叶、连藤金银花、蒲公英。
附:耳道息肉:外用鸦胆子。
3大泡性鼓膜炎(1)外用:鲜虎耳草汁。
(2)内服:鲜菊花叶、龙胆草、连翘、紫草、甘草,兼便秘可用生大*。
4卡他性中耳炎(1)急性一般以泻火为主:龙胆草(泻肝胆火)、胡*连(作用略同于上)、栀子(泻三焦火)、菊花叶(清肝肺火)、苦薏(即野菊花的全草,作用同上,力量较强)、*柏(泻肾火)、三颗针(作用略同于上)。
(2)清散风热:菊花、桑叶。
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
(3)兼鼻部症状者:苍耳子、丝瓜藤(同时可用鼻散吸鼻)。
(4)发堵及欠聪:菖蒲、路路通。
(5)鸣响及自声觉强:珍珠母、龙齿、龟板、苦丁茶。
(6)鼓膜内陷:当归须、干地*、玄参、石斛。
(7)有积液:泽泻、葶苈子、桑白皮、地骨皮、冬瓜皮、灯心、赤茯苓、地肤子、木通、苦参、*柏,亦可试用石燕。
(8)慢性的:金莲花、枸杞叶、干地*、赤芍、*柏、苦参。
5化脓性中耳炎(1)外用:金莲花液、穿心莲液、川*连、硼砂、冰片同用,发臭的用鱼脑石,渗水不干用枯矾、蚕茧炭、五倍子。
(2)内服
急性的:清热解毒用蚤休、连藤金银花、连翘、甘草节、野菊花、金莲花、*连、*芩。
排脓可用皂角针、穿山甲(炮)、白芷。
慢性的:除消炎以金莲花为主外,尚须兼用滋补之药(入滋阴降火汤:玄参、知母、*柏、当归、干地*、白芍)。
排脓可用天花粉、旱莲草。
清余毒用枸杞叶。
二、关于耳鸣耳聋者·此处以神经性的为主。
1.补肾:山萸肉、熟地*、潼蒺藜、骨碎补、柘白皮、南天烛子叶、枸杞子、黑芝麻、零余子。
2.补肾阴:女贞子、旱莲草、干地*、玄参、石斛(其中前三味兼滋肝阴,末一味兼养胃阴)。
3.补肾阳:肉苁蓉、锁阳、补骨脂、菟丝子、淫羊藿、仙茅、巴戟天、胡桃肉、羊腰子。
4.泻肾火:知母、*柏、苦参、地骨皮、苦丁茶。
5.潜阳:淡菜、龟板、鳖甲、牡蛎、龙骨、珍珠母。
6.泻肝胆火:龙胆草、胡*连、芦荟。
7.泻三焦火:栀子。
8.平肝:菊花。
凉肝:羚羊角、青黛、石决明。
镇肝:龙齿。
伐肝:青皮。
9.清心热:连翘、灯心。
降心火:木通。
宁心气:远志、紫石英。
镇心:朱砂、磁石。
10.安神:茯神、枣仁、合欢皮、萱叶(不能用萱根)、百合、蕨菜、榆钱。
11.平补脾经:山药、*精、薏苡仁、芡实。
健脾燥湿,开郁除痰:苍术。
12.补气:*参、*芪、太子参、棉花根。
13.阴阳双补:玉竹、何首乌。
14.通窍:菖蒲、远志、薄荷、路路通、麝香。
15.除痰治耳:牡荆子、天花粉。
16.活血:归须、赤芍、红花、桃仁、紫草、骨碎补、鸡血藤、石南藤、路路通。
17.升阳:升麻、葛根。
18.突发性耳聋:葛根。
19.中毒性耳聋:甘草、黑豆、骨碎补同用。如现阳亢之象者可用牛*、水牛角、玳瑁等,又可试用石蟹。尚有以半边莲、墨旱莲、紫花地丁、绿豆同用者。
20.耳聋的外治:骨碎补(塞耳)、葱管(又)甘草与甘遂(交替塞耳)、磁石与铁屑(纱布分别包,交替塞耳)。
三、有关眩晕者·主要是耳源性眩晕。
1.行水利湿治晕:泽泻、白术、茯苓。
2.息风止眩晕:天麻、双钩藤。
3.升清,清上治眩晕:荷叶蒂、荷叶。
4.清头目:桑芽、菊苗。
5.平肝,凉肝:菊花、羚羊角、石决明。
6.祛风脱敏治眩晕:白蒺藜、苍耳草。
7.治眩晕与头痛:辛夷、蔓荆子、白芷、川芎。
8.止呕逆,和中,化痰湿:半夏、橘皮、生姜、竹茹、六曲、麦芽、*秫米、苍术、南星。
9.镇逆:代赭石。
10.镇静:龙齿。
潜阳:牡蛎、珍珠母。
11.除烦安神:知母、枣仁、灯心。
12.滋肝肾:女贞子。
13.引浮阳向下:牛膝、*柏。
14.补益(多作调理善后用):*参、*芪、山药、玉竹、熟地、枸杞子、山萸肉。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第2版)?五官科专家卷:耿鉴庭》(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耿引循整理),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