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慢喉痹医案一则
TUhjnbcbe - 2021/9/2 9:31:00

王某,女,39岁,年7月14日初诊。

主诉:咽痛,痰粘不利反复发作3年。

病史:患者3年前因家中琐事争吵后渐觉咽部微痛,时轻时重,常感觉有痰粘附于咽部,却难咯出,医院诊断为“慢性咽炎”,自行服用清咽滴丸、金嗓子含片、西瓜霜含片等药物,含服当时咽痛不适感好转,停药后症状又反复。今经人介绍,特来吾师处寻求治疗。辰下:咽部微痛不舒,痰粘不利,伴有口干口苦,身困,平素抑郁寡欢,饮食一般,睡眠、二便尚可,舌质红,苔薄微*,脉弦稍数。

处方:小柴胡汤合桔梗汤加减

柴胡12g*芩12g姜半夏9g

太子参15g桔梗12g马勃9g

谷麦芽各12g鸡内金15g甘草5g

木蝴蝶9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7.21):药后咳痰稍利、痰*,咽痛、口干口苦减轻,舌脉同前。于上方基础上加夏枯草12g、僵蚕9g、金银花20g、浙贝母12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8.4):诸症好转,咳痰畅利,痰量减少,但觉咽中稍痒,身困,舌尖红,苔白,脉稍数,于上方基础上去太子参、桔梗、马勃、夏枯草、僵蚕,加*芪20g、白鲜皮20g、地肤子15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一月后患者携其家人前来求诊,诉上诊方药尽剂后,咽中无不适,余无他症,嘱其调情志,清淡饮食,慎起居,门诊随访。

按语:慢性咽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以咽部不适、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等为主,严重者可出现咽部充血、红肿疼痛。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慢喉痹”范畴。《素问·血气形志》指出:“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患者因家事烦扰,致肝失疏泄,气郁化火,循经上灼,损伤咽喉,而见咽喉疼痛;木旺乘脾,脾胃运化失司,酿生痰湿,痰气交结于咽中,故见咯痰不利、咽部异物感等症;肝胆火盛,灼伤津液,加之脾虚运化无权,津液运行受阻,失于上承舌面,故而口干、口苦;脾虚生化乏源,且热盛于内,气津亏耗,机体失养,故见身困乏力;结合舌脉,四诊合参,本案乃辨为肝胆火郁、脾虚痰湿内蕴之证。

吾师治以清利肝胆、健脾除湿、利咽之法,方投以小柴胡汤合桔梗汤化裁。方中柴胡轻清升散,疏肝解郁,条达肝胆郁滞之气;*芩苦寒降泄,清泄肝胆内郁之热;二药一散一清,相合为用,则肝胆气机得以疏利;姜半夏,功善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太子参,益气生津养阴;桔梗、马勃、木蝴蝶为治疗咽痛喉痹之要药,具清热解毒、利咽止痛之效,其中桔梗辛散苦泄,与甘草配伍,又有“桔梗汤”之意,增强宣肺利咽、祛痰解毒之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予谷麦芽、鸡内金、甘草补气健脾,消食和胃以顾护中焦,俾脾气旺则痰消津复。

二诊时患者咽痛、口干口苦减轻,咳痰稍利、痰*,药已中的,大法同前,再加夏枯草、僵蚕、金银花、浙贝母,清热泻火、化痰散结、解毒止痛。三诊时因患者咽痛好转,口干缓,咳痰畅利,痰量减少,故调整上方去太子参、桔梗、马勃、夏枯草、僵蚕;仍有身困,故加*芪益气健脾;但觉咽中稍痒,虑其为风热之邪侵袭咽喉所致,故加白鲜皮、地肤子祛风止痒、清热解毒。守方续进后,咽痛、痰粘不利、口干苦等症皆消。嘱患者需调畅情志,清淡饮食,起居有节,以防复发。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慢喉痹医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