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刘爱民教授皮肤病辨治典型案例分享47
TUhjnbcbe - 2022/3/12 17:57:00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168769.html
整理:邢慧杰指导:刘爱民

一般情况:患者女,7岁半,郑州人,年7月13日初诊。

主诉:口唇及其周边红斑干裂,丘疹,脱屑伴痒2年。

现病史:

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唇及周围红斑干裂,脱屑,伴痒,医院诊断为“唇炎”,外用“他克莫司”及自配药物,效尚可,但易反复发作。现使用上药效差,刻诊见口唇及其周边干燥脱皮,少许丘疹结痂伴痒。平素脾气急,挑食,眠可,大便日行一次,便头干,小便可。舌淡,尖稍红,苔白,脉弱。

治疗前照片:诊断:西医诊断:接触性皮炎中医诊断:唇风证型:脾胃湿热证

治法:健脾除湿,清热祛风

初诊方药:

-07-28二诊:

药后唇部干燥、脱屑减轻,纳增,舌尖红,苔白腻,脉弱。纵观脉证,仍是脾胃湿热,外受风邪,治以清胃泻火,疏散风邪为法,改用泻*散加减。治疗中照片:

-08-11三诊:

唇部干燥、脱屑、痒明显减轻,舌尖红,苔薄白,脉弱,续用泻*散加减。

-09-01四诊:

唇部已基本恢复正常,舌淡,苔薄腻,脉弱。

治疗后照片:按语:

慢性唇炎中医称为“唇风”,是唇病中常见的慢性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较复杂,接触致敏物,舌舔或咬唇等不良习惯均可引起本病,表现为口唇干燥、反复脱屑、结痂、发痒、发干,伸舌舔唇,日久口周皮肤发红变肿,甚至溃破流水,自觉灼痛而痒,小儿好发,迁延难治,反复发作。《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描述唇风为“唇风多在下唇生,阳明胃经风火攻,初起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疼。”《诸病源候论·紧唇候》谓:“脾与胃合,胃为足阳明,其经脉起于鼻,环于唇,其支脉入络于脾,脾气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痊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亦名沈唇”。故认为本病常见的病因为脾胃湿火。

本例患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口唇干燥、脱屑伴痒,平素挑食,脾气急躁,舌淡,尖稍红,苔白,脉弱。患者症状以干、痒、红肿为主。审证求因,痒责之于风邪;干红提示有热有火之象;肿因湿而发。小儿发病,《内经》云“有诸内必形诸外”,唇为脾之外候,胃经挟口环唇,故唇病本质在脾胃,乃脾胃火盛;痒者属风,外受风邪,内外合邪循经上泛于口唇。病证结合,本例患者乃脾虚湿蕴,化热生燥,复感风邪,内外相合而致病。故首诊方给于四君子汤加味。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祛湿,*芩清脾,生地、当归以养阴润燥,荆芥、防风宣散在表之邪气,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全方共奏健脾除湿,清热散风之效。二诊患者舌尖红,苔白腻,脾胃湿热明显,改用泻*散加味治疗,加用*芩、*连清胃火,茯苓、陈皮健脾祛湿。三诊时皮损大部分减轻,仍用二诊方去白鲜皮、*连,加用石膏治疗。《本草衍义补遗》:“石膏,本阳明经药,阳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缓脾益气,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头,又入手太阴、少阳,而可为三经之主者。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石膏一味,既能清胃泻火,亦能缓脾益气,加用此药,实为妙也。四诊皮损消退,口唇基本恢复正常,以原方加生山药补脾益胃生津,所谓“治病必求于本”是也。本例始终贯穿清脾胃伏火,祛脾胃湿热为主线,两月已收全功。

本病的常用方“泻*散”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藿香、栀子、石膏、甘草、防风组成。方中用石膏清胃火,栀子泻三焦之火兼清气分血分之热,共为君药,防风和表疏散脾经伏火又引药上行,藿香芳香醒脾,甘草和中以入脾经,全方清泻与升发并用,从而调整中焦升降之功,使其中热得泻,伏火得消,刘爱民教授认为,本病大多因嗜食辛辣或肥甘厚味,导致脾经湿热,用泻*散清脾除湿祛风。故以此方临证加减治疗口腔类疾病疗效确切。主治脾胃伏火、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邢慧杰

河南中医药大学二临床医学院

级皮肤科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爱民教授皮肤病辨治典型案例分享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