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某,男,52岁,年5月29日初诊。
主诉:咳嗽气喘10年余
现病史:10年前因感冒后出现咳嗽气喘症状,经西医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后间断发作气喘,伴咳浓痰,经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长期予西药治疗,症状反复,遂慕名来诊。辰下:气喘,咳嗽伴咳浓痰,下肢轻度浮肿,身困乏力,纳可,寐一般,二便调。舌暗苔白,脉沉。
处方:麻杏味甘汤加减
麻*12g五味子12g桑皮15g
杏仁12g生*芪20g
紫菀12g葶苈子12g茯苓15g
陈皮12g
十四剂,水煎服,早晚餐后40分钟温服
二诊(年6月12日):仍气喘,痰粘难咳,症状基本同前。查体:舌脉同前。上方加泽泻9g、鸡内金12g、浙贝母12g、白鲜皮20g。十四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年6月26日)咳嗽稍缓解,气喘,痰粘不利,下肢浮肿减轻,身困,舌尖红苔白,脉沉。上方去葶苈子、茯苓、泽泻,加射干9g,白芥子9g,紫苏子12g,地龙9g,连翘12g,款冬花12g。二十八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年7月24日)近一月,咳嗽气喘症状较前缓解,下肢偶有浮肿。舌暗苔白,脉沉。上方加丹参18g,二十八剂,煎服法同前。守方调治半年余,咳嗽气喘等症状已基本消除,患者自觉治疗满意。
按语:本案患者多年前感受外邪,邪气犯肺,肺失宣降,气机不畅痰邪内生,经治疗后风邪虽祛,但痰浊内伏于肺中,阻塞肺之气机,湿性粘滞难已尽除,待外邪复扰引动痰湿,故咳喘反复发作;痰浊内蕴日久,久郁化热,煎熬津液,致痰粘不利;湿阻中焦,脾胃失运,气血化生受阻,无以充养四末,则身困乏力;肺气不利,脾气不运,难以行水,水湿之邪泛溢肌肤,湿性趋下,故下肢肌肤肿甚;其舌暗,乃痰浊、气滞阻塞脉络,血行不畅,瘀血内生之象。故本案当辨为,肺气不利,脾气亏虚,痰湿内生证。当治以宣肺化痰,健脾利湿,兼以行气。
吾师投以麻杏味甘汤加减治疗本案。方中麻*,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五味子,收敛固涩,与麻*相合,一散一收,以复肺之宣肃;桑白皮、葶苈子二药,平喘泻肺,利水消肿,助麻*宣肃肺气,亦可逐水消肿;杏仁,紫菀二药,止咳润肺,降气平喘;生*芪,健脾益气,增生化之源;茯苓,利湿健脾;陈皮,行气解郁。
二诊时患者症状未见缓解,仍痰粘难咳,四诊合参,证情同前,守上方加泽泻,利水渗湿;浙贝母,润燥化痰、止咳平喘;白鲜皮,祛风除湿;鸡内金,消食和胃,助胃行药。
三诊时,患者咳嗽较前缓解,下肢浮肿减轻,余症状基本同前,去葶苈子,茯苓,泽泻利水之品,加射干,消痰利咽;白芥子,豁痰利气;紫苏子,降气平喘;地龙,通经舒络,止咳平喘;连翘,清热散结;款冬花,化痰下气。增加全方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力。
四诊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其舌仍暗为瘀滞之象,上方基础上加味丹参,凉血消瘀。守方调治半年,疗效满意,症状未见反复。
张喜奎,河南南阳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医高校名师,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医,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导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全国及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指导老师,国家中管局全国中医经典理论师资班授课教师,国家中管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治未病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第5、6届副主任委员及第7届名誉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副会长,福建省第十、十一、十二届*协委员等。主编、副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伤寒论》等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12部。完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