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诊治体会
导致鼻衄机制,以肝经有热,木火邢金,鼻络破损,血从上溢最为常见。夏季气候炎热,暑热内逼,由气入血,或过食辛燥,血分伏热,多成此证。治疗宜用青蒿辛凉宣透,涤其暑热;栀子、*芩、瓜蒌清其气分之热,降其逆行之气;青黛、生地、丹皮、二蓟、茅根凉血止血,可收凉肝止血之功。清肝止衄汤即为血热而设。曾用此方治疗数十例鼻衄,1?2剂即止,真良方也。
盗汗诊治体会
盗汗一证阴虚、阳虚、湿热皆能致之,细究其理,都与卫气有关。素体阴虚,阳气偏旺,入睡卫阳内入营阴,不能固密于表,加之卫阳与阴分伏热为伍,狼狈为奸,阴虚阳凑,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液泄而盗汗作矣!若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停少阳三焦,当其入睡之时,卫阳内归阴分而表卫更虚,无力顾护阴津,则水津外泄而盗汗作矣!若气郁化热,津凝成湿,停滞少阳三焦,入睡时卫气内归阴分,凌晨时卫气由阴出阳,水津随卫气外泄,而盗汗作矣!上述三类盗汗,湿热盗汗最为常见,阴虚盗汗亦有之,阳虚盗汗与自汗并存而为数最少。
瘙痒诊治体会
瘙痒,病因不一,感受疫毒者有之,可加入苦参、贯众、地肤子、白鲜皮杀虫止痒。风邪入络,血络不通者有之,可加桂枝、赤芍活血通络。《药性论》谓枳壳能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亦可随证加入,增强疗效,用于腹痛型荨麻疹最为合拍。血虚生风亦有之,可加生地、当归、赤芍、首乌养血和营,共呈养血息风之效。
咳嗽诊治体会
咳嗽即为气津失调,五脏都可引起气津失调。宣降作用不仅是肺脏自身正常功能协调的表现,也是保持五脏功能协调所必须。一旦发生病理变化,总与肺气宣降失常有关。肺气的宣降失常,二者是互为因果的。故其临床证象总不外乎津气两方面的变化。津气为病,壅滞多于亏损,气郁湿滞常居十之七八,其津亏仅占十之二三。
究其引起肺失宣降的原因,六淫侵袭固多,内伤所致亦复不少。盖肺位最高,由上以统下,肺合皮毛,亦由外以包内,不仅外邪相侵肺卫首当其冲,五脏功能失调亦将直接影响肺脏津气宣降故也。肺脏自病,常以喘咳为主证,发生喘咳机制,则由气津升降出入逆乱使然。是故治疗喘咳应当时刻注意气津的盈虚通滞,着眼于调气调津,不用止咳药而咳嗽可止。
呃逆诊治体会
呃逆的基本病理是膈膜痉挛,引起痉挛的原因却与五脏功能失调和气血津的盈虚通滞有关。举凡上焦气痹,阳明实热,痰饮停滞,瘀血阻膈,肝气郁结,中焦虚寒,真阴欲竭,肾阳衰微,均可引起呃逆。
口苦诊治体会
无热亦有口苦。胆汁生成以后其输泄之路有二:一是从胆管输注于肠;二是渗入三焦随其水津运行。若口苦兼见舌淡而胖,此种口苦就是水湿阻滞少阳三焦,妨碍胆液下行归肾,上溢于舌所致。余遇此证常用胃苓汤、理苓汤诸方利水渗湿获效,证明确有此种机制,绝非杜撰。
口渴诊治体会
口渴一证,并非纯属津虚,与气血也有密切关系。究其机制有五:一是气郁化热,热盛津伤;二是突然失血,血虚外浮;三是脾胃障碍,水津不布;四是脾胃衰惫,气化失常;五是湿热阻滞,津不上承。除此以外,五脏阴虚,津不上承而呈口干不渴有之;脾肾阳虚,水津不布而呈口干不渴者亦有之。
便秘诊治体会
便秘一证病因甚多,归纳起来,约有以下7种:
①热入中焦,津亏液竭;
②寒凝积滞,传导失常;
③平素阴虚,肠道失濡;
④中气不足,传导无力;
⑤胃浊不降,肠中燥结;
⑥肺气不降,腑气不通;
⑦肝失条达,气郁不舒。
前三种证型较为普遍,诸医书方书论述颇多,后四种证型虽不鲜见,却少有人提及。中气虚损,无力促进胃肠传导,以致便秘,法当补中益气,气旺则传导复常,可用李杲之补中益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之益气通便汤;津滞胃肠夹层,胃肠受湿而弛,水津不布,传导功能减退,则便秘,法当化气行水,可用仲景之五苓散、丹溪之胃苓汤;肺气不降,腑气不通则便秘见矣,法当提壶揭盖,可用吴瑭之宣白承气汤;肝主疏泄,肝郁气滞也可发为腑气不通之便秘,法当疏肝解郁,可用仲景之小柴胡汤、《直指方》之调肝散。
——本文摘自《陈潮祖医案精解》
——编辑整理:李汶峰
推荐阅读:
诊余杂谈:论遣药思路
|征稿启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