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男,30多岁,多汗症,动则汗如雨下。在网上看到信息,就死马当活马医,到深圳梧桐山中医学堂诊治。
在风雪交加的大西北重感冒后,人很累,多年便秘,怎么热也不出汗。年给一个退休中医诊治(据悉,是家传十四代中医)几个月,不便秘了,但是后来却特别容易出汗,吃碗面或开车,就汗如雨下,有如从水中捞起来一般,几乎全身湿透。也寻访了很多医生,包括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都太见效。
症状:吃冷的东西胃不舒服,肚腩较大,不敢喝水,口臭,口苦,大便不畅,小便*,舌苔*腻,脉滑数。
中医辨证:脾胃湿热,痰热,胃炎。
中医治法:清热化痰渗湿。
中医方药:温胆汤合连朴饮加减:蒲公英20、杏仁、飞滑石、生薏苡仁、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竹茹、胆南星、川牛膝、地榆各10、制半夏6。
白及6,不煎,含服。水煎服。
患者反馈:沈老师,下午好!上次您帮我诊断回来,我立即开始按照您的房子吃药,截止今天已经吃了12剂,还剩2剂明后天继续。现在给您反馈一下:1、根据这10天左右的体会,锻炼或吃热粥之后大汗淋漓的情况有了改善,不像以前那样一出汗就收不住似的满头满脸都是汗、出完汗皮肤冰凉,这段时间跑步、吃热汤粉等,也会出汗,但少一些了;2、吃药期间,胃有种柔柔的不舒服,不是痛,类似于不消化的那种感觉,沉沉的,但其实是在消化的;3、服药期间,每天晨起大便略少,颜色青,偏软;4、以前大汗之后,皮肤变得冰凉,体感不适,但照您方剂服药之后,锻炼或吃面出汗后皮肤由热变正常,没有不适感。
感谢您帮我诊治,我在认真服药、认真体会,总的感觉是大汗症状减轻了,应该不是心理作用;另一方面,我个人感觉,应该还没有从根本上治断根。
我给改方如下:汤药:蒲公英20、陈皮、杏仁、飞滑石、生薏苡仁、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竹茹、胆南星、川牛膝、地榆各10、制半夏6。
白及6,不煎,含服。
患者反馈:沈老师,您好!上次14剂中药吃完了,其中最后2剂是加了陈皮的。截止现在停药6天了,目前总体感觉出汗应该比以前好些了,但是仍偏汉多,只不过不像以前大汗淋漓那样,现在大便还是青色,不太成形,胃还是略有不适。其它都正常。
用药一个月后,复诊改方如下:汤药:生地10g,地肤子、浮萍各15g、白鲜皮20g、泽泻、车前子、苍术、连翘、蒲公英、陈皮、生薏苡仁、竹叶、厚朴、竹茹、胆南星、川牛膝、地榆、制半夏各10。
白及6,不煎,含服。
中成药:血府逐瘀丸,别买胶囊,按说明服用。
沈老师,最近这个方子我今天吃了六剂,出汗的情况是,有所减轻,似乎这个方子比之前两方效果好一些,我再吃几剂看看感觉如何;另外,您这三个方子吃了,大便都不太顺畅,色青黑,不像我未吃药时那样顺畅,颜色正常。不知停药之后会不会恢复正常?
再随证加减治了一段时间,基本上正常出汗了。
为什么以前的中医没能治愈这患者的多汗症呢?本来患者身体原来是十分强壮,湿热体质,医生见他累就大剂量用*芪,虽然解决了便秘问题,却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甚至于引起更加严重的问题,汗如雨下。医生又诊断为气虚,又不断用大剂量*芪补气,有如抱薪救火,火上浇油。
中医是辨证论治,而不是西医的对症下药。“症”包括症状与体症,是机体患病时所表现的各个现像。“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所作的概括。比如给这患者治病的名中医,只看到了“症”的现象,没有从各“症”和脉象中提炼出证,疗效就靠运气了。
本医案方药、针灸须在中医指导下加减使用,切勿自行套方,免出意外。
·END·
喜欢这篇文章,就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长按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