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田边极易生长的地肤植物,叶子和果实均可入
TUhjnbcbe - 2022/8/14 22:06:00

处方用名:地肤子,地肤子入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地肤子。味苦、寒。主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久服耳目聪明,轻身,耐老。一名地葵,生平泽及田野。”未详其入药部位。《名医别录》称地麦;《日华子本草》别称落帚子,《蜀本草》别称地婆:唐,(药性论》称之益明:宋《图经本读草》称之独帚;《本草纲目》称谓鸭舌。从古至今,地肤从未发生过品种变异为藜科地肤属植物地肤的全草或其成熟果实入药。其成熟果实称“地肤子”,苗叶人药称作“地肤”。

地肤,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一米左右,因其枝叶繁茂,遮地甚宽,似如绿色被子一样遮盖土地“皮肤”。又因其成熟果实形状特异,形似”地肤”而故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地肤释名项云:“地肤,地麦,因其子形似地肤子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利湿,通利小便,祛风、杀虫、止痒等功效。宋严用和《济生方)中之“地肤子汤”,即以地肤子为君药,用于治疗热结成淋。在古代,地肤子又作为强壮剂,用于阳痿证,如唐甄权《药性论》:“地肤子,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治阴卵墳疾……。”

关于地肤子的入药部位:地肤子的入药部位古今有别。现代多只用其地肤之成熟果实,处方用名:地肤子。而在古代则用全草人药。如唐王《外台秘要》卷三十五,妊娠子淋用方,引《小品方》“地肤大*汤”:地肤草、大*各三两,知母、*芩、茯苓(一作猪苓)、芍药、炙枳实、升麻、通草、炙甘草各二两(《外台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地肤子,捣汁取汁,主赤白痢;洗目去热暗、雀目、涩痛。苗灰,主痢亦善。”宋苏颂(《图经本草》(第页):“地肤子…其叶味苦寒,无毒。主大肠泄,止赤自,和气湿肠,解恶疮毒,三、四、五月采。清汪训魔在(本草易读》(第页)中,单独收载地肤全草入药:“地肤苗叶,苦寒,无毒。捣汁服治赤自下痢,烧灰亦良。水煎服疗手足烦痛,诸淋亦通。洗目去热暗,亦洗雀盲涩痛。固肠止泻痢,并除恶疮疥痒。”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地肤条,将地肤苗叶单独列项。李时珍认为:地肤苗叶,气味甘、寒,无毒。主治:搞汁服,主赤白痢,烧灰亦善。煎水洗目,去热暗雀盲涩痛。煎水服,泻手足烦痛,利小便诸淋。李时珍引明·虞搏《医学正传》云:“搏兄年七十,秋间患淋,二十余日,百方不效,后得方,取地肤草捣自然汁,服之遂通。至贱之物,有回生之功如此。”李时珍又说:“圣惠方治小便不通,用地肤草一大把,水煎服。古方亦常用之。此物能益阴气,通小肠。无阴则阳无以化,亦东恒治小便不通,用*檗、知母滋肾之意。”现代只用其果实,不用其苗叶。从充分利用药物资源和临床需要,应对地肤全草药用价值进行研究。

地肤子鉴别要点:

目前国内常误用地肤子品种有:藜科植物藜的果实;豆科植物草木樨的果实;桃金娘科植物岗松果实注意鉴别。

正品地肤子鉴别要点:本品呈扁球状五角星形,直径约1~3mm,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有三角形膜质小翅5枚,先端具缺刻状浅裂,背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上面中央可见未被宿存花被包被的五角状空隙。刺离花被后可见半透明膜质果皮,种子黑色,扁卵形,长约1m,表面有网状皱纹。

别名:扫帚菜、扫帚苗、地夫子、鸭舌草、地麦、地葵、益明等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利尿通淋。用于小便涩痛,皮肤瘙痒,阴痒带下,风疹、湿疹、小便不利等。

现代应用

1.热淋涩痛:地肤子苦寒能通利小便,清下焦膀胱湿热,用于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单味煎水即可,也可配伍矮茶风、知母、通草、瞿麦、车前草等,如《千金要方》中之“地肤子汤”。

2.湿疹、荨麻疹、皮肤痒:地肤子能祛除皮肤湿热与风邪而止痒,常用于湿浊、风疹瘙痒等症,常配伍白鲜皮、苦参、白矾、紫荆皮、川根等燥湿杀虫药物煎水熏洗患处。若治久疹时发,可单用本品研末,吞服亦效。

地肤子、蛇床子、苦参,三药均有较好的燥湿祛风,杀虫止痒之功效,对于阴痒带下及周身皮肤风疹、疥疮顽癣等症均可配伍应用。然地肤子苦寒,清热祛风,善通利小便,浑膀胱湿热,用于湿疹湿疮,皮肤风疹瘙痒;常与蛇床子同用;而蛇床子善温肾助阳,可用于阳痿不育之症;苦参清热燥湿,兼有利尿作用,又与地肤子同功,常用于湿热痢疾,*及湿热湿结小便不利之地肤子、扁蓄,均能利尿通淋,祛风止痒。然地肤子长于除湿止痒;扁蓄能杀虫,治疗肠道蛔虫症。健康

1
查看完整版本: 田边极易生长的地肤植物,叶子和果实均可入